[自然灾害] 如何制定地震后学生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查看71 | 回复0 | 2022-8-13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如何制定地震后学生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推荐答案:
   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增大孩子的创伤和惧怕。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

  •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