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物] 季羡林寻梦阅读题以及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76 | 回复0 | 2022-8-1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季羡林寻梦阅读题以及答案



推荐答案:
10.①bó ②潺潺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1.示例:①母亲带着“像笑,又像哭”的表情,从云堆里向我走来。 ②母亲推开街门,在橘黄色的灯光下,走进我哥廷根的屋中。 ③哥廷根古旧的城墙,教堂古怪的尖塔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母亲在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 ④童年的我在夏天的早晨,从苇坑的水里摸出鸭蛋,抬头总能看到对岸的大扬树——母亲长眠的地方。 ⑤母亲手捧白色的灯笼似的小花来看我。
评分意见:本题4分。能写出其中的4个梦境得4分,每个1分。
12.示例:选③怅望。理由:“怅望”的意思是:因绝望或失望而望向远方。体现了“我”因永远不能与母亲相见,而梦中见到母亲依然是不清晰的而感到万分失望和悲伤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所以“怅望”恰当。
评分意见:本题5分。选词2分;理解词义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作用把握1分。选词错误,本题不得分。
13.示例(一):摘句:“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城墙,班驳陆离的灰黑色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的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作用:作者通过描写梦中哥廷根的“城墙、教堂、尖塔、晴空”分别用“古旧、班驳陆离、灰黑色、古怪”等无限想象空间的词语修饰,表现了景物的灰暗,突出了作者在异乡思念母亲的凄苦的心情。
示例(二):摘句:“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的大扬数顶上正有一株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扬树的下面。”
作用:“大扬树顶上的淡红色的朝阳”是“我”童年在母亲身边快乐生活的见证。而今物是人非,母亲已不在。由此更烘托出我的痛苦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摘句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作用把握2分。
14.示例:A处冒号,B处问号。 理由:冒号,提示下文。问号,体现了作者想见“梦中母亲在雨夜跋涉长路看望儿子”的担心,感情强烈,表达了思念母亲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标点1分,理由各1分。
15.示例:相同处:结尾处,都写到“泪光中”看到亲人的样子,抒发了对亲人的爱。
不同处:《背影》由父亲的信引起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寻梦》则由梦引起作者的心理描写。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