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肥育猪胴体瘦肉率的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260 | 回复0 | 2019-12-30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高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是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增加,加之出口需要,发展瘦肉猪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商品肉猪日增重,降低饲料消耗,而且可以改善肉的品质,减少脂肪含量,增强适口性,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养猪业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


(一)选养瘦肉型猪种或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外向型猪场以饲养外国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汉普夏猪种进行杜×长大汉×长大三元杂交,其后代虽然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但日增重高,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60%以上。产品出口可获得较好的价格和利润。


内销商品肉猪可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瘦肉型新品种(或品系)的育种工作,培育瘦肉型品种或品系用于商品生产。更多的宜选择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好的外国良种瘦肉型公猪作父本,以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和肉质好的我国地方猪种(或培育品种)作母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商品猪。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瘦肉型杂种商品猪的有效途径。


(二)适宜的饲养水平饲养水平不仅影响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对胴体瘦肉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饲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瘦肉率的重要环境因素。瘦肉率随饲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反之,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瘦肉率也提高。


(三)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大于对蛋白质沉积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都不利。据报道,适于蛋白质沉积的温度是18~20℃另一报道,认为氮的沉积以20~25℃时最高。据荷兰资料,在环境温度10℃与20℃条件下饲养的肥育猪,前者瘦肉率下降10.6%,膘厚增加3.4%。因此,为肥育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可提高胴体的瘦肉率。


(四)屠宰适期肥育猪在不同体重屠宰,其胴体瘦肉率不同。控制适宜体重屠宰,可提高商品猪的胴体瘦肉率。屠宰率和瘦肉的绝对重量,随体重的增大而提高,但瘦肉所占的百分数却下降,瘦肉和肥肉中的水分含量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少。


肥育猪以多大体重屠宰为宜,既要考虑胴体瘦肉率,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一般大型猪可在100千克左右屠宰,中小型猪可在75~85千克屠宰。


总之,提高猪胴体瘦肉率是发展养猪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生产瘦肉量高的肥育猪,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如选种、杂交、饲料配合、饲养技术、肥育方式、屠宰适期、环境因素、收购价格和收购标准等方面,应从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协调一致方可见效。               





上一篇:秋防仔猪红、黄、白痢三病
下一篇:常见猪病防治-- 猪日本乙型脑炎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