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颤抖病病因及预防

[复制链接]
查看178 | 回复0 | 2019-12-3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高温持续时间长,养殖环境的恶化增加了该病的发生概率,该病主要危害2龄幼蟹和成蟹,病蟹体重3克~120克,100克以上的蟹发病最高。发病季节为5月~10月上旬,8月~10月是发病高峰期,流行水温25℃~35℃。


关于该病的病因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论,部分检测分析由病毒、螺原体、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引起。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基于此对该病可作初步的判断。发病初期的蟹体色正常,常静伏岸边或水草旁,但病蟹食欲下降,活动减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并伴有蜕壳不遂的特征。后期河蟹的指节前端出现微红,并逐渐向上延伸,并伴有步足将身体支撑起来的现象,进而可发现支撑步足颤抖,最后步足不能回伸,站立不稳,附肢抖动不停,全身抽搐痉挛,无力翻身。打开腹甲,肠道无食,有明显的炎症;掀开背甲,体内积水,鳃呈灰黄色或黑褐色,肝脏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根据这些特征做进一步确诊。


针对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养殖管理中还是要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当此病发生时,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杀灭蟹体外寄生虫,主要是纤毛虫,以防病毒、病菌借助伤口进行二次感染,加重病情。


第二,水体消毒与内服药饵相结合,将水体中及蟹体内外的病毒、病菌都杀灭。消毒药的质量一定要好,可用二氧化氯,碘等,尽量选择大厂家产品,病情严重需连用2次~3次。内服药饵要拌匀,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尽量争取早治及治疗彻底。一旦疾病严重,病蟹不摄食,就无法治疗了。


第三,疾病治愈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因河蟹患颤抖病后不产生终身免疫。


根据水环境、河蟹及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淤,底泥是病毒及病菌的温床,特别是高温、低氧等恶劣条件时,病原体繁殖速度大大加快,清淤能彻底消灭部分病原体。


2.为河蟹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定期施用复合芽孢及光和细菌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透明度;同时定期交替使用底改和活菌底改王改良底质,特别是养殖后期,必须缩短改底间隔时间。根据水草长势及时施用海先锋壮草先锋肥,保持水草活力。


3.选育优质蟹种,提高河蟹自身免疫力,这是疾病预防的关键,严禁选用近亲繁殖及带病蟹种,尽量自育蟹种或选择本地蟹种。养殖过程中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4.疾病流行季节进行药物预防,控制和消灭病原。外泼消毒药杀灭水体病原,内服三黄散和多维消灭体内病原,一个疗程3天~5天,1个月2次,然后及时拌喂虾肠健或海先锋1号补充肠道有益菌。养殖管理中还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预防工作。

               





上一篇:草鱼摄食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大闸蟹养殖谨防秋季死亡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