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美法意联合考古 揭秘成都文明起源

[复制链接]
查看253 | 回复0 | 2019-12-19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陈四四 为什么成都平原会出现三星堆文明?为什么在三星堆末期会出现金沙遗址?成都平原上文明的走向线路是怎么样的?如今,这一系列问题或许将有新解答。16日,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江章华告诉记者,中美联合在郫县古城进行的成都平原古代聚落考古调查于日前结束,这次调查,试图通过科学手段诠释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走向。
中外专家探究厚重文明
江章华介绍,成都平原古代聚落考古调查,有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该项目于2005年底启动,每次调查持续时间为2个月左右,去年在彭州新繁,此次在郫县古城。
据介绍,早在1999年,参加此次古代聚落调查的部分中外专家就曾对四川盆地的盐业联合进行考古研究。在那次长达3年的考古研究中,外国专家被四川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而成都平原也曾出土过8座史前遗址,古遗址聚落密布,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等辉煌的文明令人叹为观止,激起了中外专家探究的兴趣。
“解剖”神秘的古蜀王国
一直以来,成都平原上神秘的古蜀王国扑朔迷离。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古文献记载中,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等称呼,究竟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应该是人名还是部落的族称,他们所代表的朝代究竟延续了多久?所有疑惑和未知的答案,给现代人们留下一个个待解之谜。
随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古城、郫县古城等一系列遗址和史前古城的陆续发现,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但随之而来又出现新的疑问,这些古蜀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以三星堆为例,出土器物中看不到中原文化多少痕迹,那些制作精良的青铜器反而表现出与古埃及文明默契的对应,青铜大立人类似古埃及的卜塔神,青铜牛头类似古埃及阿匹斯神牛的造型。
考古学家通过对出土器物的分析认为,三星堆文化并非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在历史的时空中出现了断裂,而三星堆文化向十二桥文化转变,却又融入了鄂西地区的香炉石文化。
专家们认为,古代聚落的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内部结构、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与资源分布的关系等等因素,影响着古代人类的变迁。找出其中的信息,就可以找到社会复杂化进程的规律。
动用现代仪器科学考古
郫县古城是目前成都平原上已发现的8座古城中最完整的古城,此次调查以该古城为中心,往外延伸10公里。除考古学专家外,沉积学专家、地理学专家、古植物学专家、地质地貌学专家、计算机专家等等一起上阵,或对古植物进行浮选,或采集陶器碎片,或提取土样分析。还特地从美国运来一台地磁仪。过去学者根据土层颜色、性状不同来判断年代,而采用地磁仪、根据不同年代的地层会产生不同地磁反应的原理,可以更为精准对年代进行判断。GPS地理定位系统则对古代聚落进行准确定位,再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加上专业软件进行分析。
江章华告诉记者,此次调查初步得出该地区的变迁规律:在宝墩时期,人类聚落分布是郫县以东、以南方向密集,以西、以北方向稀少,聚落的规模都比较小。到商周时期,聚落密集程度和规模明显增大,能看出这时人口已开始激增,社会结构明显不一样。到秦汉时期,人口已非常密集,达到繁荣高峰期。
而在宝墩时期,聚落主要集中在宝墩文化三期,商周时期主要集中在十二桥文化阶段,但三星堆文化分布又不是很多。出现这样的情形,江章华解释,也许是环境变化,也许是政治中心转移,也许是生产方式、资源的变化,比如玛雅文化就是因为生产方式改变而废弃都城。但要得出新的认识,需要在成都平原做更全面和详细的调查。
据了解,从2007年持续到2010年,聚落考古范围将扩展到温江、新津、崇州等地,希望能对成都平原文明起源与走向做出详尽的解释。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天乐 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来源:四川日报)
        





上一篇:重庆境内发现神秘暗河 尽头处如世外桃源
下一篇:陕北“袁家沟”走出四任省委书记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