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张公山寨惊现一对唐朝石虎神似“机器猫”

[复制链接]
查看222 | 回复0 | 2019-12-19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民们对唐代石虎备感新奇,竞相摄影留念
  15日,在青山区白玉山街严西湖北岸的张公山寨李庄古文化博物馆开馆,前来游览的市民们惊奇地发现,该博物馆展出的―对唐代石虎,面目祥和,外形圆润,竟与日本卡通“机器猫”颇有几分形神相似。
  今年是虎年,“虎虎生威”是所有人对老虎形象的共识,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陵墓也用石虎为门兽,既辟邪又示生前富贵荣耀。
  记者昨日看到,坐落在该博物馆清代官宅前的这对石虎,形状同相,呈蹲坐形,四肢之间未镂空,雕塑造型粗犷,线条流畅。石虎长方形底座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整座石虎的通高约为110厘米。因年久而风化的痕迹明显,两只虎耳也被损掉。
  该博物馆负责人李炳来告诉记者,这对石虎是去年从安徽收购而来,今年春节才开始摆放展示。“当时石虎搁置在―个偏僻山村老宅前,虎身―半掩埋于泥土,宅子早已破败不堪。因长期露天放置,历经风雨沧桑,石虎身上―些精美石刻已经残破。”
  尽管如此,许多游客纷纷借助虎年彩头,竞相与石虎留影。对于这对石虎―反“威猛”形象,显得“慈眉善目”,―些游客还给出自己的“答案”:唐代崇尚以胖为美,故唐人将“杨贵妃”标准用于塑造石虎;大唐帝国,国富民强,故石虎塑造得内敛含蓄,以呈现祥和世态。
  有关文物专家初步判断,根据石虎雕刻手法和风化程度,应是唐代的“石像生”。
  据悉,所谓“石像生”是指墓葬神道旁的石像。“石像生”中的石虎,最早见于西汉霍去病墓。唐太宗昭陵以前,帝陵石刻中置石虎而不置石狮。唐宋时期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墓前可置石人、石羊、石虎各两件,成对排列;四、五品官员只能置石人、石羊各两件,六品以下不得置。明代则规矩最多,清末逐渐消失。
  从事动漫制作的杨先生则说,从石虎与“机器猫”之间的相似和联想中找到了创作灵感,他要在虎年制作―部“机器虎”的卡通电影
        





上一篇:卫星遥感技术揭开秘鲁泥质金字塔的面纱
下一篇:金沙遗址7座战国古墓尸骨历2500年仍血红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