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种植和加工(下)

[复制链接]
查看226 | 回复0 | 2020-1-1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松树根栽培法


用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要消耗大量木材。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应充分利用。首先挖开根周围的土,露出松根,将侧根刮开皮槽,曝晒数天,晒干后即可接种。于5-8月间在松根开槽处接放菌种,用树叶将其盖好,覆土压实即可。接后每10天检查1次,发现病虫害和白蚁要及时防治。9―12月茯苓膨大生长期要及时培土。第二年4-6月可采收,此方法产量低但可节约大量材耗。


四、茯苓场田间管理


接种后要及时检查每一窖茯苓的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的要及时清理,重新接种,防止人畜进窖场践踏。要及时除草排水,防止窖场被水淹,下大雨要及时将积水排掉。发现窖顶干裂要及时浇水和培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主要有腐烂病,不好防治,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消毒,保持清洁;一旦发现窖内有腐烂病要及时清理,防止传染周围木段;另外,白蚁蛀食窖内的段木,一旦发现要彻底清除,否则造成减产。


五、采收加工


茯苓采收期的确定,发现窖顶土龟裂,说明地下茯苓正在生长,用土将裂缝填好,经过一段时间不再裂缝,说明地下茯苓已成熟即可挖窖采收;不同栽培方法茯苓采收期不同,应随熟随采。采收后先将鲜茯苓除去砂土,置于铺好稻草上,大个的铺放2层,小个的铺放3层。稻草与茯苓相间逐层铺放,最上层铺盖稻草,四周也用稻草封严,使其发汗。第一个星期每天取出茯苓擦其表皮水珠,再堆置发汗;第二个星期每2-3天翻动一次。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取出擦干净,表皮呈皱缩黑褐色,置凉爽干燥处阴干,即为成品“个苓”;用刀剥下的黑色外皮称“茯苓皮”。将茯苓切成块片,皮下赤红色的部分称“赤茯苓”;菌核内部由色、细致、坚实的部分称“白茯苓”;白茯苓中心有一木心称“茯神木”。不同规格的商品分别加工晒干。每窖的产量约10公斤左右。                 





上一篇:冷库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下一篇:茯苓的三种繁殖方法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