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谨防保护地番茄“脐腐病”

[复制链接]
查看185 | 回复0 | 2020-10-2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北地区入夏后,气候高温干燥和持续干热风,番茄易发生脐腐病。此病常在番茄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达核桃大小时发生,病斑出现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直径为1~2cm,随果实发育,病斑不断扩大至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表皮有些革质化,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部易遭软腐细菌的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严重时造成减产。另外,不少菜农把它误以为灰霉病而施以喷药防治,不仅无效,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对产品造成污染。


发病原因


番茄“脐腐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果实中钙元素缺乏和水分失调所致。


果实中缺钙


据报道,土壤中氮素、镁、磕化物等可溶性盐类浓度低时容易发病,果实中钙的浓度低于0.2%时发病。


番茄光呼吸作用产生各种有机酸,其中草酸能引起中毒而发病。在番茄植株体内钙充足时,草酸被钙中和,形成草酸钙,可避免草酸为害,缺钙时则易发生“脐腐病”。


水分供应失调


番茄植株根系吸收钙以后,由于叶部蒸腾作用而移动,首先集中在老叶,其次是嫩叶、顶芽,最后进入果实,由下而上移动较慢。植株干旱时果实中的钙则易缺乏。


番茄植株生长前期若浇水过多,后期浇水过少时易发生此病。结果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不太大,而进入大量结果期后,外界气温明显增高,叶片蒸腾加剧和果实迅速膨大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由于叶片蒸腾量加大,使本应输送到果实的水分被叶夺取经,叶细胞的渗透压高于绿果细胞的渗透压,叶甚至从果实内夺取水分,因此远离损部的果实脐部首先受到干旱的影响,表现失水廷状,组织坏死,造成“脐腐病”。


施肥不当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过多而引起烧根,进而影响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发病。


选择土壤不当


砂质土壤或粘重土壤,易发生此病。过粘的土壤使沟灌难以把握,水多了就涝,水少了就干,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剧烈变化之中,使根系发育不良。砂质土壤保水力差,也易造成相同的结果。


防止措施


改良土壤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砂壤土栽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砂过多的,应结合深耕多施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圈肥等,改良土壤通透性能,增强其保水能力。


合理施肥


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肥料浓度过高,防止烧伤根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用过磷酸钙。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勿偏施氮肥。对于酸性土壤,要求加施石灰,保证土壤不缺钙。从开花初期开始喷洒0.5%~1.0%的氯化钙水溶液或1%的过磷酸钙水溶液,补充钙的供应;在初夏高温干燥的气候下,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为防止番茄体内氮。钙不平衡,在番茄长到核桃大小时也可用美林高效钙(1∶500)喷施果实部位,隔一周喷1次。


加强水分管理


必须保证番茄植株水分的均衡供应,番茄定植前应提前灌水、浇透,早春定植时不宜浇大水,以防引起地温下降而不利于发新根、缓苗。缓苗后,视土壤墒情可适当浇一次缓苗水,之后到第一穗果座住,应注意中耕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进入结果期后应加强水分的供应,特别是在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的时期,此时正值结果中期,切勿缺水干旱,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间宜选早晨或傍晚,切勿在中年浇水。


加强植株调整


应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老黄叶,不仅利于果实对钙的吸收,也利于植株通风透光;还要注意进行疏花疏果,每个花序上座果过多的,要适量摘除一些,一般保留基部4~5个素质奸而座果早的果实,这样不仅减轻果实间对钙的争夺,也利于提高果实的整齐度和商品性。




上一篇:春种黄瓜高产栽培要领
下一篇:番茄的几种加工方法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