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嗨,那个决定去死的研究生,你给我站住 [15P]

[复制链接]
查看331 | 回复0 | 2020-11-22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新闻  
2020-10-15 09:17  
谈谈25岁研究生自杀事件。
1.
“再见。”
这是那个孩子,留在人间的最后两个字。
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大概我们也不会认识他吧。
就像,这茫茫的人世间,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走近的那些遥远而孤独的灵魂。
10月13日的凌晨两点,这个孩子在微博上发了定位“大连·大连理工大学西部小区-化工实验楼”后,就像点了个句号一样,留了句“再见”,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谁知道,这个昵称为“红烧土豆叶”的孩子,在漆黑的长夜里,在空旷的实验室里,经历了怎样的抉择和清算,又遭遇怎样的绝望和失眠。
最后,他灵魂深处,那个决绝离去的自己,还是打败了贪恋尘世的自己,给如花的生命,狠心地摁下了消逝键。
即便如此,在遗书的最后一页,在离开人间的最后一刻,他仍不忘祝愿“家人朋友今后都顺顺利利,国家一直繁荣昌盛”。
那封写于半夜12:53分的遗书里,他用看似幽默轻松的笔调,向我们勾勒了他和这人间,短暂又疼痛的交集:





25岁研究生的遗书
●3年前,中美贸易战打响时,他大学毕业,为了逃避找工作,匆匆考了研究生,结果硕士三年级时,又遇到了糟糕的新冠。
●读硕3年,就像一场漫长的拉肚子,老师的课讲得就像过期的酸奶,除了闲扯,营养并不多,而实验室的设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硕士论文开题答辩时,导师模棱两可,他按照自己理解的思路,通宵达旦地做了无数遍实验,校对了无数个数据,把结果拿给导师看时,却被告知“无意义”,都是无用功,需要推倒重来。
●疫情的影响,论文的不顺,让延迟毕业似乎成了必然,家人又建议他备战公务员考试。
各种各样的压力把他包裹。
他为此陷入抑郁,内心里分裂出多个自我,不停打架,不断叫嚣。
羞耻感,自责感,挫败感,绝望感,就像一个个追杀他的凶手,拎着明晃晃的刀枪,一寸寸把手无寸铁的他,逼进死角,不给生路。
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他最终被它们谋杀。

2.
“谢谢你,谢谢你看到了这里。
我其实算是个挺内向的人,第一次跟人倾吐了这么多。
让我下辈子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野猫也行,毕竟猫的年龄十来年,我活了25年,也没比猫久多少。”
他最后留下的这些话,让看到每个人,都期待有来生,都想去抱抱身边的猫,借此表达对他的惋惜,还有对同类凋零的悲恸。

在他的去世遗书下,有人这样留言
悲恸之下,还有一些事实,在我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他是个优秀的孩子,做事很认真,这从他无数个昼夜,为准备毕业论文,在实验室里一遍遍推倒重来,可以看出。
●他的心生病了,应该有段时间,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抑或还有他自己,都没能清晰地察觉,以至于这封遗书,成了他第一次的倾诉。
●他洞悉家国悲欢,关注公益慈善,对身边人怀有悲悯,但他对老师的敷衍、学术的怪相、未来的人生,又产生深深的怀疑。
或者说,毁灭感。
●他大概率出生于普通人家,是个被家人寄予了希望的孩子,所以他才说“这20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
夺走他性命的,是压力、抑郁和绝望,更是他灵魂深处,那一场场冲突的战争。
包括,学业和未来,信赖和伤害,亲情和辜负,深爱和愧疚。
就像那些选择自我终结的人,因无法自处,而选择自我斩首。

他走了,我们没法指责他。
因为我们不是他,奢谈感同身受,亦不知他经历了怎样的晦暗。
但他的走,还有他文字背后,欲说还休的气息,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的,年轻的,优秀的,消逝的一张张面孔。
他们,和他,有着相似的遭遇——
3.
时间不用回去太久。
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研究生 陈泽民,从教学楼上纵身一跳,再也没有醒来。
这名来自河南滑县的孩子,结束生命前,在黑板上留下了三行血书,控诉华中科技大学的两位老师。
伴随舆论发酵,被人挖出的,还有他那篇长达万余字的自白书——《狗血的研究生生涯》。

陈泽民万言书
自白书中,他站在自己的视角,讲述了3年的读研期间,他和导师的矛盾间隙,他对学业工作的迷茫焦虑,他对自我的自怜自弃。
字里行间,全是无处躲闪的困顿。
他攻读的,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和先天性高度近视。他常常戴着近视镜在电脑前学习,因看不清还要使用放大镜。
即便如此,读研之前,他年年成绩拔尖,屡拿国家奖学金。

生前,陈泽民站在光里
因出身贫寒,性格单纯,为人耿直,他被同学们形容为“心底善良得找不到一丝阴暗,性格正直得永远不会拐弯”。
但,就是这样一个纯良又执拗的年轻人,心头希望的火苗却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掐灭。
就像发光的尾部被阉割的萤火虫,再也找不到同类和光明。
也像,中科大博士 刘春杨。
2019年1月31日凌晨,28岁的刘春杨,和母亲说了要回家过年后,撑着雨伞离开宿舍,在雨雪中步行4个小时后,单薄而模糊的身影,消逝在合肥一水库旁。
15天后,他的尸体在芦苇荡中被发现。
冰冷而孤独。

刘春杨生前的微笑
刘春杨的老家,在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他自幼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但,考上博士后,面对沉重的学业、延期的论文和迷茫的未来,他还是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举起了投降的双手。
就像一个被流放孤岛的战士,最终被荒凉和绝境淹没。
还有。
还有西安交通大学的 杨宝德。
还有同济大学的 陆经纬。
还有上海海事大学的 杨元元……

他们出身不同的家庭,就读于不同的学校,攻读不同的专业,跟随不同的导师,却有着相同的宿命:
●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无法触及转运的那扇门;
●不愿辜负父母和家族的期待,却自觉活成了家庭的失败;
●成长环境简单或闭塞,普遍自卑或不自信,想打破这种困境,却找不到重启的按钮;
●心底善良,性格内向,在误解和伤害中,不敢抗争,最终陷入激烈的自我战争;
●相信优秀奋斗是唯一的出路,却又在价值冲突中,不自觉地堵死了自己的退路……
他们,让我想起青春期,也想干掉自己的我。
他们,更让我想起,因为没有干掉自己,而最终有幸成为情感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我,在无数个深夜倾诉和咨询里,遇见的那些孩子。
那些因为迷了路,而在长夜里走不出来的孩子。
这些迷路的小孩,都需要一场倾诉,一场宽慰,一个拥抱,一次治愈。
有时甚至,仅仅是一句话。
他们就能得到一根拐杖,一个台阶,一盏橘灯,捱过漫漫长夜,迎来晴朗黎明。

正是,他,他们,还有我,我们,让我决定写今天这个话题,并从这分不清是谁的眼泪和疼痛里,和更多孩子分享下面这些认知——
4.
①没有伞的孩子,要更耐摔。
我父亲曾对我说:“穷人家的孩子,更要惜命,因为要走远路。”
出身底层的孩子,因为没有靠山,容易陷入自卑。
因为自卑,容易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伤害。
这是自出生起,就被刻上的胎记,需要历经足够多的岁月和人事,才能变成朱砂痣。
所以,没有伞的孩子,最值得拥有的本领,不是优秀和拔尖,而是蛰伏和静观:
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实在想不通,走不出,干不了时,不如平躺,交给时间。
很多当年你觉得要死要活的险滩,过20年再看,不过一马平川。
为什么?
因为,你活得久了,活得大了,活得糙了,问题就小了,就解了,就怂了。
作为从乡村一路摔到城市的人,我前半生最大的经验是:
摔倒了,就爬起来,再摔倒,还爬起来,疼了就哭会儿,流血了就擦擦,伤好了,接着赶路。
内心强大到混蛋,困难就成了怂蛋。
②比学历更重要的,是能力。
我认识很多不算差的人,本科毕业,马上开始工作。
包括我自己。
当然,这样起点低,所以工作多年后,觉得知识不够,又要继续学习。
这时候,因为有了阅历,有了一定的见识和经济基础,再开始有针对性的学习,反而没了压力,多了从容。
读硕博这种继续教育的本质,是量力而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学。
普通人家的孩子和父母,更容易把面子和学历看得重,觉得这象征着荣光和体面。
所以,很多孩子,抱着“工作不好找,所以继续读书”的逃避,去读硕读博。
结果,在逃避中,浪费了青春年华,也错失了工作良机。
而不少孩子的研究生之路,是靠其他兄弟姐妹的牺牲成全,和父母的艰难供养换来的,一旦学业受阻,就容易陷入沉重的负罪感,进而走向极端。
学历是敲门砖,的确很重要。
但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接纳能力,实战能力,生存能力,学习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护身符。
对很多孩子来说,包括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孩子,与其在逃避中,一次次躲到校园里得过且过,不如把学历看淡一点,早些出来混社会,在与生活的交战中,开阔视野,看清真相,锤炼自我。
当不了寒门贵子,也不当寒门混子,当个踏踏实实的寒门弟子,就很好。
③你爱的人,有权利听见你的呼救。
《我是自杀者遗族》这本书里,聚焦了那些遭遇自杀事件后,不被看见的家庭。
他们在亲人逝去后,长久活在“我再也不配快乐”的愧疚里,承受漫长而无法治愈的自责和愧疚。
不要自杀,因为爱你的人,最痛,最苦。
年少的孩子,因为成长中和亲人多有冲突,会武断地觉得:“家人不爱我。”
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种错觉。直到后来,历经了足够多的人事,也明白了父母的苦心,才知道:
爱,是需要时光和阅历来酝酿的。
我们内心有爱,才能看到爱,才能给予爱。
对于大部父母来说,宁可不要成绩,不要学历,不要财富,不要地位,也一定要那个健康的孩子,平安归来。
所以,孩子,爱你的人,有权利听见你的呼救。
这个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同学,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任何人,包括经常给读者回信的娜姐。
不要一个人承受。
因为,借助外力,奋力成长,也是成长中的必修。
5.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个故事
一个在大连理工25岁的研究生走后,另一个孩子给我讲的故事,她是个女孩,昵称叫 “天亮之后会很美”:
“我也要延期毕业了,我也对导师不满意,我也总是觉得自己是废物,我也刚诊断患上了抑郁症。
但是,我不想来生做一只猫,我只想今生当爸妈的宝贝。
延期毕业,大不了再读一年;实在不行,大不了不要学历;不喜欢导师,大不了早点离开他;拿不到月薪两万的offer,大不了拿5000的也ok。
我向那些没法左右的理想投降,并好好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
因为妈妈告诉我,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之后,就会很美。”
天亮之后,万物复苏。
而孩子,你就是万物。
答应我,挺到天亮。
———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
作者:刘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个人评论:中国最老实的学生在用生命来验证中国科研环境的品质,中国最聪明的学生一边感谢政府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一边去美国大使馆排队。
》》》玉璞集匿名用户:
唉。也是走了极端。这个和他以及周围的环境有关。但凡有一点温暖,估计也会留恋不舍的。
》》》玉璞集匿名用户:
哎,没办法。这不单单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只要经济继续这样停滞,此类现象还是会层出不穷。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之上的。但事实上,经济的停滞才是常态。




上一篇:【其他】六西格玛为什么不火了
下一篇:【人文】中国死海”知多少 三大死海旅游攻略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