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半两钱

[复制链接]
查看255 | 回复0 | 2019-12-30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自称祖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统一全国后,又统一了货币,所以就有了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半两钱。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之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 作为秦始皇帝统一政策中的一节,秦半两钱的发行多有论述。但是,随着近年来新的考古文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又有了新的看法。从各地区出土的半两钱看,其重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半两二字的文体也多有不同,乍一看,很难判定是统一后的货币。同时,1976年发现的《睡虎地秦简》中,可以了解到战国时秦的货币制度的情况,其中,在《文物》1982年第一期上刊载了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出土的有关田律记录的木简以及半两钱的出土情况。这一发掘成果,至少如实地报告了战国时的秦国已经发行半两钱的情况。以上事例说明,关于半两钱,并非秦始皇帝统一货币之后的半两钱,而一定是战国时在秦国流通中出现的半两钱。那么,秦前后共发过两次货币。 《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p#分页标题#e# 秦始皇统一货币时铸的标准半两钱,根据目前出土资料可概括出以下特征:钱重半两,即12铢,合今7.8克,一般在8克左右,钱径在3厘米以上;钱文属秦小篆,字形宽博,笔划方折规范;制作较精整,周边流铜已经修磨。





秦始皇统一币制后,半两钱就成了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穿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布局严谨,笔划方折,雅卓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半两钱的造型极具政治色彩,它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下一上,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秦代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





上一篇:揭秘朝鲜人民的真实生活:家里有电视就算富有啦
下一篇:马是怎样睡觉的?站?卧?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