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 请介绍南京博物馆里的一件宝物,400字左右,谢谢!

[复制链接]
查看113 | 回复0 | 2022-6-14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请介绍南京博物馆里的一件宝物,400字左右,谢谢!



推荐答案:
《丛篁古木图》,纸本水墨,纵102.9厘米,横44.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该画充分体现了倪云林的绘画风格。倪云林的画,以天真平淡的气息和高古的格调著称,对后世山水画尤其是文人山水画起到深远的影响。《丛篁古木图》的款识中显示为乙酉年所作,故应为公元1369年作,当属倪云林晚期的作品。倪云林生平作品中,与《丛篁古木图》相类的竹木树石图有十四幅,《丛篁古木图》作为倪晚期的作品,它建立在倪云林绘画成熟稳定的风格面貌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它与其他山水画相比,具有不同之处。纵观全画,《丛篁古木图》中的树石形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同,但是它的画面显得格外简洁,除了题款和钤印,只有一丛树,一丛竹,一块石,便构成了画面全部因素,与全景式的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者,由画面所反映出来的空间范围来看,《丛篁古木图》所体现的空间范围也较为狭小,无法体现传统山水画那么丰富的空间层次,亦无法用传统山水画三远法来解析其视角。由上述观点可以推出一个问题,即《丛篁古木图》的画种归属问题,它是否属于山水画??回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自魏晋萌芽之始,就与中国文人隐士寄情天地间,以个体生命探索宇宙永恒的情怀紧密相连。借山水以抒情是文人热衷山水的实质,由宗炳提出的畅神论明确了山水画的功效。于方寸之中,蕴含千里江山,文人雅士们披图幽对,卧以游之。可观、可望、可游变成了山水画的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丛篁古木图》具备了山水画的树石形态,却又缺乏这种让观者“卧游”的空间层次。我认为,在画种归属上,不能够简单地将其归为窠石竹木类或墨竹类的绘画,应从更多方面对其作客观的划归。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