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为什么上海的山的历史和陆机陆元有关

[复制链接]
查看114 | 回复0 | 2022-6-14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为什么上海的山的历史和陆机陆元有关



推荐答案:
作为沿海冲积平原,上海仅有若干孤立的基岩残丘出露,一般不超过100米,难有巍峨之感。松郡九峰松江历史悠久,“三泖九峰”之地不仅给先民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也给上海提供了难得的地质旅游资源。据考证,明代徐霞客万里西游之旅就始于松江佘山脚下。所谓“松郡九峰”,是松江西北的一连串山丘,为天目山余脉,包括今佘山、天马山(海拔最高)、小昆山、机山、横山、薛山、厍公山、辰山、凤凰山。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还没扩展到此,他们还是茫茫大海上的孤岛,随着泥沙沉淀逐渐变为低丘。这里地势较高,可以提供干燥的庇护所和干净的饮用水,先民得以在此繁衍。此地也先后发掘出广富林、汤村庙等多处古文化遗址,他们是上海最早的居民。根据陈桥驿“孤丘聚落”理论,可以推测先民是由此开始对平原的开发,随着逐步的泥沙沉积和人类改造,低洼的滩涂才变为适宜耕种的土地。孙吴之际,此地是大将陆逊的封地,九峰也就成为陆家的“家山”,一直延续到陆逊的孙辈。西晋时,陆逊之孙陆机与陆云依然钟灵于此,横(云)山和机山就因此得名。到了近现代,因为人工采石,很多山体差点被完全削平,幸得及时禁止才得以保留至今。松郡九峰宝山明永乐年间,在现高桥海滨(现属于浦东区)垒起了一座高三十余丈的烽火台,传说其未修筑之前,居民就看见地上有山影,修成的烽火台的影子正好与之重合,居民以为神力,皆曰“宝山”,宝山区也因该台得名。万历年间,因海水侵蚀坍塌,现仅存老宝山城遗址。学界一直认为它只是抗倭之用并未重视,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成立。首先,永乐年间倭寇还没有侵入我国东南沿海,一百年后的嘉靖年间才出现严重的倭寇之患。其次,该烽火台形制远超一般烽燧报警的土堡哨所。最后,从成祖亲自撰写的碑文“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然无大山高屿以为表识”,可知该烽火台应为灯塔之用。皇帝亲撰碑文,更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很有可能是特为郑和下西洋而建,这一点也从《郑和航海图》中得到确认。老宝山城遗址福泉山2019年7月6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而位于上海青浦的福泉山遗址也属于良渚文化。福泉山层叠丰富,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战国至宋代的墓葬,以至于堆筑成墓葬高台。有学者认为该山形制应为良渚文化中祭祀的“圜丘”,对良渚文化原始宗教和崇拜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福泉山金山三岛金山三岛包括大金山岛、小金山岛和浮岛,据考在南宋中期以前同属一座山,坐落于陆地。晋代以来杭州湾北海岸逐步坍陷后移,终致金山与陆地分离,现距海岸已达6.2公里,变山成岛。海拔103.4米的大金山岛,作为上海陆地最高峰,也是唯一超过百米的山峰,却不到环球金融大厦(492米)的四分之一。金山三岛秦望山有说是秦始皇南下巡查,所以得名,但系为民间传说,不足采。拂去传说,了无可记。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