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英美德法日出兵京榆线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查看168 | 回复0 | 2022-6-14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英美德法日出兵京榆线是怎么回事

这是辛亥革命期间的一件事


推荐答案: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世界东方最大的国家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帝制向共和,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在经历艰难的蜕变。不同于以往中国经历的朝代更替,此时的世界早已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世界。世界各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这个东方大国发生的变化,不能不关注 。特别当时主导世界的英法美日俄等大国,更是权利更替中的中国各方争取支持的对象。历史深处【军人时代】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当时的列强在这个变革中的态度和看法。图1、湖广总督瑞澄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瑞澄、北洋陆军第八镇张彪从武昌城中败退出来之后,即向各国驻汉口领事求助,请求炮轰武昌民军。驻汉口的英、法、日、俄、德五国领事在10月13日召开领事团会议,会议接受法国领事建议,对武昌起义保持中立,对武昌起义不加干涉,并在17日,正式发布告表示严守中立。此时身在美国的孙中山在获悉武昌起义成功之后,10月14日在美国致电英国金融界,呼吁伦敦、纽约、旧金山、新加坡、西贡和马来西亚等地金融界给予中国革命以财政支持。同时表示:“共和国承认满洲政府给予外国人的一切特权和租让权。”在美期间,孙中山还寻求机会与美国国务卿会晤,但未达成。图2、孙中山与袁世凯各国虽然持守中立,不派兵支持清政府或国民革命军,但不代表各国没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并暗中与其中一方勾结。10月16日,日本外务大臣通过驻华公使向清政府表示,日本政府已采取措施,保证日方供给军火讨伐革命军,希望清政府改变对日态度,尊重日本在满洲地位。10月23日,清廷陆军部与日本洋行签订与武器买卖有关的借款合约。24日,日本内阁通过“关于对清政策”决议,日方觊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强化日方在满洲的权益。之后的27日,清廷度支部还与法国财团签订借款协议。各国虽然采取了严守中立的态度,但所有人都对辛亥革命蔓延的趋势没有完全的预期。等到革命从湖北一省一省扩展开来的时候,各国驻华负责人都感受到了局面的失控。于是在11月3日,英、德两国驻华海军司令先后电各自海军部,要求同美、日、法、德(英)各国,各派兵1500人来华保护租界安全。11月23日,各国驻北京公使团,以形势危急为由,向北京增兵。图3、辛亥革命形势图也在11月3日,与中国更近的日本人,对局势观察则更加清楚透彻。外务大臣给日驻华公使的电文中明示“政府方阵是务必同袁世凯保持密切关系,望遇事以此方阵妥善处理。”可见日方已经观察到在晚清这个棋盘上,袁世凯的重要性。而当时的世界老大,英国反应则要迟钝很多,一直到11月15日,才表明对袁世凯“怀有及其友好的感情”,并表示愿意给予“一切外交上的支持”。而反观此时,从美国横跨大西洋来到英国的孙中山,在英国并没有得到多高规格的接待,也没有为民国革命军这边争取到任何实质的支持。不过几天后,孙中山在法国倒是造访了法国众议院,并提出了法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请求。不过孙在法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请求都遭拒绝。对于此时清廷与革命方在整体上的争论,各国也在与双方接触中表露着自己的态度和看法。11月18日,日本公使和袁世凯交流时表示“以君主立宪统一全国,实为万全之策”。之后日本公使多次探访袁世凯探询国体问题意向。之后日本公使还向英国公使商量中国国体问题,这两个君主立宪国家自然支持中国采取君主立宪政体。英国公使还提出了,册立孔子后代为皇帝的想法。日本驻美代办照会美国务卿,提议建议一个名义上的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列强保护。图4、外蒙古形势特别有必要说一下此时的外蒙局势,以及俄国乘机霸占领土、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12月1日,外蒙活佛在俄政府策动下发动政变,于库伦(今乌兰巴托)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组织政府,驱逐清驻蒙古大臣。12月31日,俄公使照会清外交部,提出中国不得干涉外蒙内政,不得驻兵外蒙等五项要求。俄国趁乱企图将外蒙完全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1912年1月4日,法外交部照会俄驻法大使,表明支持俄在中国北部特权扩展至北满、新疆、外蒙。1912年2月1日,俄军助蒙古军队攻击胪滨府,被击退。2月4日,俄、蒙军队再次合围胪滨府,清廷方退守,胪滨府被俄蒙军队占领。南方代表伍廷芳、北方代表唐绍仪,要求双方尽快达成协议、停止冲突。除了沙俄,邻国日本也没闲着。1月29日,日方与内蒙古亲王在北京签订协定,以应对俄在外蒙采取的行动,力图将内蒙划入日方的势力范围。2月3日,孙中山和日本商界人士会谈满洲租借问题,日方提出的方案得到孙的认可。双方达成协议,但在英国人的压力之下,未能实现。图5、南北和谈不过列强在双方停战以及和议过程中还是发挥了不少积极作用的。12月2日,南北双方在英汉口总领事协调磋商之下,首次达成停战协议,之后又在12月6日达成第二次停战协议。12月7日,英外交大臣牵头汇同法、德、美三国驻英大使,向各国政府提议,由四国银行立即向袁世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12月20日,英、日、德、法、俄、美六国领事照会正在上海和谈的南方代表伍廷芳、北方代表唐绍仪,要求双方尽快达成协议、停止冲突。1912年1月4日,英、日、德、法、美等国驻华军队司令官以滦州新军起义为由,向京奉铁路京榆段沿线派驻军队。1912年1月12日,梁士怡会见英国公使,探寻列强对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后组织临时政府的态度,英国表示对“袁世凯拥有极强的信任”。2月8日,美国国务卿致函德驻美大使,表示美国政府对于中国时局的看法,主张列强“保持共同行动之策略”,反对“单独行动以及干涉中国内政之举”。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