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皎平渡红军渡江是九天吗

[复制链接]
查看187 | 回复0 | 2022-6-14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皎平渡红军渡江是九天吗



推荐答案:
皎平渡位于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1935年的5月1日至9日,中国红军一方面军在在皎平渡36名船工6条船9天9夜奋力的拼搏下,3万名红军胜利甩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自此皎平渡写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其他答案:
出四川会理县城,沿川滇公路一路向南,汽车蜿蜒行驶在高山之巅,峡谷下则是水势湍急的金沙江,如巨蟒般横亘在川滇边界。
  “重走长征路”省级党报联合采访团来到红军进入四川的第一站——会理县通安镇中武村皎平渡。站在黄白相间的皎平渡大桥上,同行的会理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皎平渡渡口就是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
  两岸,万仞千山,直冲云霄;桥下,雄浑的江水,滔滔东流。北岸桥头,一家取名“红色驿站”的旅店,静候过往旅客。南岸桥头,红军渡江纪念碑巍然屹立,高擎船桨的红军战士雕像高大庄重。
  “当年,3万多名红军官兵就是这样划桨过江的。”会理县委宣传部负责人指着雕像上的船桨说,红军过于都河、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始终被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为了摆脱敌人追堵,红军制定了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的战略目标。
  81年前的初夏,张朝寿、周启龙等37名船工就在桥下的惊涛中奋力摇桨,用7条小船,连续九昼夜,将3万多中央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皎平渡是川滇驿道主要渡口,地势险要。奔腾于深山峡谷的金沙江,在南岸冲出一块稍平缓的沙滩,这就是当年的渡口。
  1935年4月,四渡赤水后的中央红军乘势突进云南。“云南王”龙云大为惊恐,急令滇军和各地民团防卫昆明,滇北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由此空虚。机不可失!4月29日,中央发出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再次上演了声东击西的好戏:由红一军团佯攻昆明,虚晃一枪后,连克禄劝、武定、元谋,直抵金沙江龙街渡,摆出一副红军主力由此渡江的架势;红三军团西渡普渡河,到达洪门渡口准备渡江;而军委纵队则从寻甸丹桂村出发,由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的先遣队直趋禄劝皎平渡,红五军团负责殿后。得知红军动向后,蒋介石急令金沙江巧家至元谋各渡口毁船封渡,同时催令各路国民党军于5月8日前赶到金沙江边,妄图将红军“追至江边解决”。
  “前有天堑,后有追兵,红军如不能抢在敌人到达之前渡江,势必落入背水一战的危局。”陪同我们采访的会理县通安镇中武村村主任龙桂权为我们分析当时的形势。而浪急水猛的金沙江令红军架设浮桥的努力一一落空,“为此,刘伯承在行军途中反复说,船是我们军委纵队过江的命根子。”而江边到底还有没有渡船,谁都心里没底。等待渡江的红军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马嘶声声。
  龙桂权介绍,红军先是找到了船工张朝寿,张家几兄弟都是当地土司金利汉家的佃户和船工。夜里见到带枪的人,张朝寿有些慌张,红军对他说:“老板,不要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现在找船渡江,以后我们还要回来给你们分土地哩。”在张朝寿的帮助下,红军找到了一条沉在江里的旧船。土司金利汉烟瘾发作,坐船回到南岸拿大烟,被“从天而降”的红军候个正着。小分队分乘两船,摸黑端掉了对岸收税的关卡和民团,又缴获了两条船,彻底控制了渡口。最后红军总共找到7条船,其中大船两条,每船能坐60人,还可以在两边带6头骡子游泳过江;二叶子船4条,每船能坐40人;还有一条小船。
  船是有了,可缺少船工。在中武村,记者采访了船工周启龙的次子周庭荣,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起当年红军渡江,精神矍铄。他说,受国民党宣传影响,父亲和村里的船工当时都上山躲红军。后面听说红军待人和气,是穷人的队伍,父亲才下了山。听父亲讲述见到红军时,他们个个疲惫不堪,衣服鞋子都是破的,有些连双草鞋都没有穿,一路都是岩石路,好多人脚都走烂了。父亲与其他36名船工听从红军安排,分为三班制,每3人一班,每次换班能歇1小时,人歇船不歇,连续划了9天9夜,把3万多人全部送到江对岸。
  “听父亲讲,当时,刘伯承也抽空跟船工们一起吃饭,拉家常,讲革命道理。”周庭荣说,船工昼夜摆渡十分辛苦,红军想方设法改善船工伙食,先是宰猪,后来猪买不到了,就杀驴。红军全部过江后,给船工们付了工钱,并将渡船炸毁,还赔偿了船主的损失。
  5月11日,当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赶到金沙江边时,只看到岸边留下的几只破草鞋,红军已不知去向,渡船也没找到一艘,只能望江兴叹。
  红军北上后,皎平渡重归宁静。上世纪90年代初,简陋的渡口被现代化的跨江大桥取代。
  江水滔滔,如今,这37名船工的名字被镌刻在江北的一块石碑上,“共和国不会忘记”7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昔日仅两三户人家的渡口两岸,崛起了一座小集镇,屋舍俨然,马路两旁绿树成荫。虽地点偏僻,盘旋于崇山峻岭间的路程并不轻松,但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据介绍,每年约万人从省内外各地自发来皎平渡参观,以各种方式表达敬意。
  就在红军当年经过的皎平渡的山上出产的“小米地石榴”,已畅销全世界,叫响了会理“中国石榴第一大县”的品牌。


其他答案:
3万多名红军,37个船工,6艘木船,7天7夜……这组数字勾勒出1935年5月红军在皎平渡的渡江过程。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在距此约180公里的寻甸县鲁口哨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为了迷惑敌人,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后,便兵分三路直插金沙江。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指挥下,中央红军3万多人利用6艘木船,在当地37位船工的帮助下昼夜渡江,从皎平渡口顺利渡过金沙江天险。待滇军刘正富旅追赶至江边时,红军早已渡毕毁船,直逼川康重镇会理。这是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胜利。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回望那惊心动魄的7个昼夜, 没有37名船工的奋力摆渡,就没有那场渡江的胜利。1935年5月2日子夜,红军渡江先遣队率先抵达皎平渡口,找到船工张朝寿,经过宣传教育,张朝寿答应找人帮助红军渡江。先遣队在渡口南岸用缴获的2艘木船渡过前卫连,消灭江北岸守敌,夺取了敌人的税卡厘金局。随后,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在北岸和上游鲁车渡找到敌方未烧毁的4艘船。5月3日,中央纵队开始从皎平渡渡江。
站在皎平渡口,金沙江从脚下滔滔流过,两岸的群山层峦叠嶂,当年刘伯承指挥红军渡江时站过的那块石头还矗立在岸边。在江畔,当年参与渡江船工的徒弟毛洪银向记者讲起了80多年前师傅们经历的壮举。
“在红军来的几天前,大家就知道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经过,但不知道是好是坏,把这些船全部藏起来。红军当时找到张朝寿把情况一讲,他心里面就觉得很高兴,马上就把这附近会划船的人都叫来了。这些船工都是穷苦人,红军对他们很客气,很关照他们。红军说,因为时间紧,要用最快的速度渡江。他们认真地把人组织起来,人下来休息,但船不能停,靠岸就回,心里想的就是‘赶紧渡,赶紧渡,快把红军渡过去’。”
刘伯承曾这样评价红军渡过金沙江的意义:“从此,我军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当年37名船工奋战七天七夜,打破了‘金沙自古不夜渡’的规矩,他们冒死在暗流涌动、惊涛骇浪的江面上连夜摆渡,想的是“快把红军渡过去”。英雄的人民,共创英雄的历史!
据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迎春介绍,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除了在皎平渡参与渡江的37名船工外,给红军带过路和帮助过红军的当地群众,史料中明确记载有名字的就有135人。长征路上,无数个夜渡的船工,无数个带路的向导,无数不知名姓的老乡,帮助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条希望的路、新生的路。
如今,皎平渡面临新的变化。皎平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林说:“乌东德水电站要下闸蓄水,蓄水位高程是975米,而这里的海拔是800多米,皎平渡将成为库区。这涉及川滇两省的移民搬迁。虽然故土难离,村民们还是通情达理。现在所有协议已经全部签完,就要开始搬迁了。”
立于滔滔金沙江,记者感慨:无论是80多年前还是今天,共产党人都在矢志为人民谋幸福,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作贡献!
距37名船工帮助红军渡过金沙江的日子已经过去了80多年,当年的皎平渡口也因为水电站建设即将消失。但是,人民对历史的贡献不会被忘记,关于皎平渡的红色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其他答案:
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3万多人,靠6只木船在当地37位船工7天7夜的奋力摆渡下,从皎平渡口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