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国防] 现役的潜艇,其尾部也具有鱼雷发射管吗

[复制链接]
查看120 | 回复0 | 2022-6-17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现役的潜艇,其尾部也具有鱼雷发射管吗



推荐答案:
严格地说,尾鱼雷发射管已经是过去的风格,现代潜艇取消了尾鱼雷发射管。原因很简单:现代武器的制导技术不再需要或不适合在船尾布置鱼雷发射管。
二战前后,潜艇装备了尾部鱼雷发射管,其中033型常规潜艇是由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进的R级常规潜艇技术研制而成,70年代服役的035型潜艇也装备了8枚鱼雷下水管,包括6个船首管和2个船尾管。在批量生产之前,取消了两个艉管,只保留了6个艏管。
当时,由于鱼雷技术的不足,设置了尾鱼雷发射管。它们都是直接导航鱼雷。所谓的直接导航鱼雷只能沿直线飞行,没有制导能力(包括声制导和线制导)。当时潜艇主要依靠被动声纳和潜望镜作为探测手段。声纳人员先听取目标的大致方位和运动参数,然后通过潜望镜深度对目标进行视觉检测,确定最终目标运动状态。发射前需要一系列三角函数来计算交会位置、发射深度、发射角等参数。发射后,鱼雷将沿直线航行,直至击中或未击中目标。此时,尾鱼雷发射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鱼雷发射管只布置在船头,潜艇需要180度转弯才能攻击位于船尾的目标。如果船尾有一艘驱逐舰,它可能会在180度转弯前沉没。此时,尾鱼雷发射管可以直接攻击,使用非常灵活。图1显示了美国的ss-319“大梭鱼”潜艇,尾部有两个鱼雷发射管。图2显示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mk-14直接导航鱼雷。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直接鱼雷也需要“正视”。如果没有自主制导,仅击中目标的概率不大。如果目标提前发现鱼雷,它甚至可以进行机动以避开它。在这种情况下,潜艇的探测手段和鱼雷也需要不断升级。潜艇增加了主动声纳系统,鱼雷由原来的纯直接导航非制导鱼雷升级为制导鱼雷。舰首大型主动声纳阵列为鱼雷提供了制导依据。潜射鱼雷发射后,声纳信息首先通过有线制导方式在鱼雷航行的初期和中期传输给鱼雷,并切断鱼雷尾部的制导光纤,通过尾流自导和其他制导手段对目标进行主动跟踪。由于大型声纳阵布置在船首方向,鱼雷的攻角仍倾向于潜艇前半球,而船尾发射将不具备制导能力,因此不需要船尾鱼雷发射管。拖曳声纳可以布置在潜艇尾部,进一步提高潜艇的探测能力。在图2中,鱼雷末端的罐子是线筒。
此外,尾鱼雷发射管的取消与鱼雷装填技术和潜艇推进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早期潜艇鱼雷装填方法基本上是人工操作起重设备,单枚鱼雷装填时间约为15-2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应尽可能多地安装鱼雷发射管,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发射的鱼雷数量,因此如果船首位置不能降低,应安排在船尾。在德国XXI潜艇首次使用鱼雷液压加载系统之前,它可以在10分钟内填满全部6个鱼雷发射管,在极限情况下,它可以在20分钟内发射18个鱼雷,因此不需要堆积鱼雷发射管的数量。XXI型潜艇也没有尾鱼雷发射管,六个都在船首布局。
此外,战后潜艇逐渐由常规型向水滴型发展。为了保证潜艇的噪声控制,也逐渐由双轴推进向单轴推进转变。这样,布置在船尾中心的螺旋桨和传动轴挤压了鱼雷舱在船尾的位置,自然不需要在船尾设置鱼雷发射管。
因此,我们认为尾鱼雷发射管并不是没有的,而是随着现代制导技术的进步而被淘汰的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