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国防] 能短距离起降的战斗机,有何特别之处

[复制链接]
查看70 | 回复0 | 2022-6-1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能短距离起降的战斗机,有何特别之处



推荐答案:
聊聊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鹞”式战斗机(英语:Harrier Jet),是一种亚音速单座单发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由英国原霍克飞机公司(已并入英国航宇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已并入罗·罗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其主要作战任务是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




其他答案:
之前我们曾在第一期讲过“雅克-36”的故事。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雅克-36“自由画”身后还有个不那么自由的兄弟,雅克-38“铁匠”。那么,雅克-38是如何取代兄弟,变身苏联第一种舰载战机的?
雅克36战斗机
雅克战机的出路
在1967年的航展亮相后,雅克-36虽然泛起不小的波澜,但很快又归于平静。在雅科夫列夫心里,实际很像让空军下单采购“雅克-36”,还衍生出“雅克-36-70攻击机”和“雅克-36-70F战斗机”项目,但最终也都不了了之。毕竟与普通战机相比,除垂直起降功能,雅克-36实在没有什么其它的优点能入了得空军法眼。航程短、载弹量低,除“垂直起降”外,雅克-36优点并不多,雅克“垂直起降战机”的出路在何方?没错!在海军身上。虽然慈父对航母的定义犹在耳畔,但终究逃不过“真香定律”。从1123型“莫斯科”到1143型“基辅”,苏联海军走上了别具特色的“载机巡洋舰”之路。同期起步的还有雅克系列垂直起降战机的二代产品——雅克-36M,即后来的雅克-38。
油画:雅克-38U(教练型)与基辅级
雅克-38的研制始于1967年6月,项目临时编号为雅克-36M,“M”的表示改进、升级。但发展到后来雅克-36M已经完全是另一种飞机,与雅克-36毫不沾边。
“铁匠”的动力布局
在设计局内部,新飞机被称作“项目-VM”。为保险起见,雅克设计局还特地准备了两套设计方案。分别是:与雅克-36相似的动力布局,即两台升力/巡航发动机方案;以及升力发动机+升力/巡航发动机的混合动力布局。对于前一种方案而言,技术相对成熟、易于实现,但是也有缺点——动力太足。因为这样的动力布局要求两台发动机的推力要大于飞机重量,才能实现垂直起降。但飞机在实际平飞时却用不到这么大推力,更何况苏联海军需求的是一种对地/对海攻击为主的战机,过大的推重比就是浪费。
而混合动力布局细究起来还能再分成两种:一种类似法国的“巴尔扎克V”,升力发动机和巡航发动机分别为垂直起降和平飞提供推力。它的缺点是在平飞过程中,升力发动机就成了毫无用处的“死重”。还有一种则是日后出现在雅克-38上的布局,即前部使用两台升力发动机,后部通过尾喷口的旋转实现发动机升力与巡航状态的转换。在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对比中,苏联飞机工业部最终选择了混合动力布局方案。
雅克-38的动力系统,分为两部分:后部的升力/巡航发动机(红色)和前部的升力发动机(蓝色)1967年12月27日,雅克-36M的设计、制造文件正式下达,同时还提出了双座教练型的设想。1969年1月23日,雅克-36M的原型机开始制造,并从次年4月开始陆续下线了4架原型机。
原型机编号分别是“黄色05号、黄色25号、黄色55号、黄色45号”。没错,黄色55号确实排在黄色45号之前,这一点大概又是苏联人的“障眼法”。
“铁匠”的上舰之旅
之后就是密集的飞行试验,与雅克-36不同的是作为舰载机而生的雅克-36M很早就开启上舰试验。1972年11月22日,试飞员蒂科斯巴科驾驶2号原型机,在莫斯科号上进行全过程垂直起降飞行。莫斯科号的航海日志上也写下了“舰载航空兵诞生日”的记录。嗯...可怜的舰载直升机们居然被直接无视了。
1974年12月,雅克-38的各阶段测试完成,并被推荐装备部队。这一路走来也是边测边改...比如:2号原型机头部比1号尖了一些,4号原型机垂尾改成切尖后倾式,还增加了进气道附面层隔板,改动了起落架轮距。
1976年8月11日,苏联第644-210号政令批准雅克-36M装备海军舰载航空兵,同时正式赋予它雅克-38的编号。值得注意的是,雅克-36M在原型机试飞阶段出奇的争气,除了一些小事故外并没有坠毁的记录。但实际进入服役后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当然比“鹞式”多少强一些。根据统计,1974-1980年间,苏联海航的115架雅克-38中,有16架在事故中损失,其中4架彻底报销。而“鹞式”除在测试阶段摔了一半的原型机外,1969-1980年间241架中有57架彻底报销。
而说起性能,雅克-38与早期的“鹞式”之间只能说是半斤八两。这一点驻雅克设计局的军方代表就曾透露:“鹞式”的优点比雅克-36M(雅克-38)要多,雅克-36M只是速度快一点、腿长一些。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期的“罗姆行动”暴露了相关的问题,在高原、高温地区雅克-38只能采用短距起降模式,而且作战半径也只有120km,名副其实的“桅杆保卫者”。
“雅克-38”家族
于是,对雅克-38的改进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介绍下雅克-38的两种衍生型号:雅克-38U教练机和升级版雅克-38M。所有飞机都会面临着飞行员培养的问题,雅克-38也不例外。在专用的教练型号诞生前,无论是雅克-36还是雅克-38,飞行员培训完全靠地面教学,上了飞机后完全凭个人感觉,显然跟不上节奏。
小老弟,你听我跟你说
所以在当年雅克-38开始研制时,教练机雅克-38U的上线、量产也是同步进行的。相对于其貌不扬的雅克-38来说,雅克-38U的外形可以说是更丑了。为了容下两名飞行员,设计人员不得不加长机头。同时为了兼顾视野,还特地将机头做了下折。丑归丑,但总比没有强。
飞行中的雅克-38U,可以看得出它那不甚协调的机身
雅克-38的另一种重要衍生型是雅克-38M,它完全是按照“罗姆行动”的经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就是换装了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并赋予了它携带副油箱的能力,以应付那令人捉急的航程。最终雅克-38M虽然入役,但并没解决问题。新发动机虽然推力跟大,但耗油量也更高,以至雅克-38M在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反而不如雅克-38,也是大写的尴尬。
从1973年始至1988年,雅克-38系列战机共生产了231架。其中包括143架雅克-38、38架雅克-38U和50架雅克-38M。虽然性能算不上优秀,却也实现了苏联海军飞天梦想,为保卫苏联战舰的头皮和水中摸鱼大业作出了贡献。之外虽然还衍生出如雅克-39等众多项目,但终究被划时代的雅克-41所取代。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