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湿气到底是什么?如何科学除湿?

[复制链接]
查看72 | 回复0 | 2022-8-1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湿气到底是什么?如何科学除湿?

想问问湿气到底是什么?如何科学除湿?某些足贴是否真的有效果?


推荐答案: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吃肉等都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可以通过饮食起居来进一步的对湿气进行调节。
中医讲的湿气,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当中的湿邪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内生五邪,就风、寒、湿、燥、火的当中的湿,它主要的是由于肺、脾、肾,气的不足,特别是脾气的不足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水湿储留,这就是内湿产生的原因。

如何科学有效祛湿气:
1、食疗
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等。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2、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3、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4、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湿气重的人痰较多、咳嗽,并且量大容易咳出,经常干呕、恶心、头晕头疼、头重如裹、浑身无力、胸中满闷、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下肢或者面部水肿、出汗发粘,大便溏稀无力或者粘稠,舌苔厚腻或者黄腻,脉多沉迟等,影响人的正常功能,产生很多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以及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都于湿气重有关系,所以祛湿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湿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虚生湿、湿聚成湿、肝郁化湿等几个方面,由于人体的阳气不足,不能正常的行使气血津液,造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气的形成影响气血运行,严重的会发生瘀阻,由于饮食过于寒凉或者过于油腻,造成湿气停留,也是产生湿气的一个方面,另外情志郁滞、肝郁化火也会产生湿热之气,同样会造成脾胃的运化失司,水谷停留化为湿气。




其他答案:
中医认为脾为痰湿之器,湿重多与脾阳虚有关,祛湿宜中医辩证论治,对症下药汤药为主,效果才好。

其他答案:
湿气重可以去看看中医


其他答案:
这个湿气其实本身就是指在你体内不能被阳气所化的多余的水分,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管是饮水还是其它的水分,都可以被阳气气化利用,而剩余的水分不能被利用时会随小便利出。但是当人体的阳气在不能正常气化的水分,而又不能从小便利出时,则湿气就会停留在体内形成了水邪之气,因此就会形成水湿停滞于体内的情况出现。对于水湿停滞于体内时,中医也是要分水湿停滞的部位来划分,最常用的方法是来自于《伤寒论》中的理论:腰以上有湿发其汗、腰以下有湿利小便,这是最常用的分利水湿的方法。对于化湿来说,《金匮要略》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温化水湿之法,例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当然后世人也有遵循芳香化湿之法,但是这个芳香化湿之法也仍然是遵循了温化之法,所用的芳香药物也都是温化之品,而禁用寒凉之品。
以上只是单纯的讲化湿的方法,因为湿邪在人体内单独致邪的情况并不太多,多数情况下湿邪会与风、寒、热邪互结在一起,那么这些湿邪是比较顽固的,例如风与湿互结形成风湿、湿与热互结在一起形成湿热、湿与寒互结在一起形成寒热,甚至还有风寒湿三邪互结的复杂病证,那都是要详细分清,然后按理法方药的原则去施治。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