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做出小行星撞地球预警

[复制链接]
查看166 | 回复0 | 2019-12-19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一颗直径为0.91米至4.57米的微小行星拜访地球,而美国天文家提前24小时就预测到了这次火流星的到访。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做出小行星撞地球的预警。
  “这是第一次天文学家在小天体撞击到地球前发现它们。”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透露,今年年底,天文馆也将开始预报火流星,市民可登陆网络随时了解可能划过北京上空的火流星“动态”。
  -“偶然”发现天外访客
  6日下午,国际小行星中心所在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小行星项目刚刚发现的小行星2008TC3将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7日上午10时46分与地球相撞,概率为99.8%至100%。
  “由于此次这颗小行星体积很小,直径仅为0.91米至4.57米之间,所以当它非常靠近地球时,天文学家才偶然发现了它的踪迹。”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说,发现这颗小行星的同时,天文学家立刻根据数据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它的运行轨迹是冲着地球而来的,便立刻预报了相撞事件。
  不过不用担心,这位小巧的天外来客会以火流星的形式在大气中分解。朱进表示:“它对地面的损害被认为为零。”
  “这是小行星撞击首次被成功预报出来,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监测小行星的能力在不断增加。作为小行星方面的天文专家,朱进如说。
  其实,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监视太空,以求发现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世界上有很多观测组织和观测项目,大家各有分工。一般情况下,天文学家会先从众多小行星中筛选出轨道有可能靠近地球的,之后根据较长时间的观测,确定它的准确轨道,最后预报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朱进表示,“发现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可能与地球亲密接触的小行星体积都不大,有时只有当其接近地球时才会被发现。”
  -是否有人观测到仍未知
  据天文学家预计,临时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应该在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届时,非洲正值黎明前夕。小行星经过充分燃烧后,可能产生碎裂并伴随有陨石掉落地面,但不会在地球上产生任何破坏。
  “是否有陨石形成则主要取决于小天体本身的材质。”朱进解释说,由于观测到的时间较短,天文学家来不及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光谱分析等测试,因此不了解它的物理性质,所以很难预测是否会有陨石落下。
  因为撞击发生时间为北京时间的白天,我国不具备观测此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条件。
  专家表示,如果当时天气条件良好,当微小行星闯过大气层时,非洲东部地区的观测者会观测到一个非常亮的火球,自东北向西南划过天际,甚至观测到陨石雨。
  但是截止到目前,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尚未公布相关数据和检测影像,也没有任何人发布消息称观测到这颗小行星。
  朱进分析原因说:“可能因为非洲本身观测地点较少,另外不太确定非洲目前的天气因素是否适宜观测,如果天公不作美,观测就很难进行了。”
  -小行星可能成为新能源
  近年来,随着一些大的小行星观测项目相继启动,小行星越来越受追捧。分析其原因,朱进表示,除了人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小行星撞击的危险外,小行星还可能成为新能源,比如具备采矿的前景。
  “研究小行星,除了寻找新成员,还有就是深入分析它的构成。”朱进表示,一般天文专家发现新的小行星后会通过测光、光谱等手段测试出小行星的“本质”,比如组成成分等。
  另外,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吉林地区收集到的小行星残留物??陨石中,含铁量达到了30.17%,完全可以作为铁矿石开采使用。而飘游于宇宙间的小天体也就是一座座蕴藏了大量能量的矿厂。
  专家表示,除了矿石,目前已知的小行星中,一大部分主要成分是硅、铁、钙的氧化物,还有一部分小行星含有相当数量的碳、水、氢、氧。这些宝贵的资源都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新能源”。
  -百年内200颗小行星将到访
  目前,能被世界上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小行星不计其数,而且这些望远镜绝大多数并没有在观测小行星。即使它们都同时用于小行星观测,也只能观测到小行星中的一部分。截止到2008年9月,获小行星中心永久编号的小行星达192280颗。
  朱进介绍说,能被观测到的小行星的数目取决于小行星实际的数目、大小、距离、亮度、用于观测的望远镜的情况、天气情况和观测人。
  如此庞大的数量中,天文学家目前已经筛查出200余颗小行星有可能造访地球。“但由于数据掌握并不全面,而且小行星目前均距地球较远,因此相撞的可能性仅为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朱进说。
  -火流星动态年底“上网”
  “北京地区火流星监测网预计今年年底将落成,北京将有6个站点。”朱进透露,目前已经确定的两个站点位于大兴和平谷,其他站点也将集中在北京东北、西北部地区。
  “每个站点就是一个小型‘天文台’,面积类似一个直径为3米左右的圆顶天文台大小。”朱进解释说,“这套系统可实时监测北京上空,一旦有天外飞客靠近就可以及时捕捉到,比如火流星的监测等。另外,科研人员还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天体轨道,算出陨石掉落范围。”
  除了科研用途,这套系统还将用于科普教育。不仅部分内容对天文爱好者开放,还可以有部分站点直接建立在学校里。“系统可以把天上所有看得到的东西都录下来,所以可以研究很多领域。”朱进介绍,系统建立起来后,还将不断添加新设备继续推进我国的小天体研究工作。 RJ207
  相关链接
  小行星和小行星的命名
  小行星是一种在太阳系中绕着太阳做轨道运动的小天体。
  由于它们质量很小,不会发生地球那样大的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况,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有重大价值。
  小行星的发现是小行星研究的基础。小行星在发现之后还要经过跨越足够时间段的天体测量观测以精确地得到它的轨道。为了避免刚发现的小行星由于观测精度不够而丢失,也为了鼓励观测者除了发现小行星之外,也重视对小行星的定轨观测,只有被非常精确地定出轨道并满足严格条件的小行星才能得到小行星中心赋予的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当一颗小行星在至少四次回归中被观测到,轨道又能够非常精确地确定时,它将得到小行星中心给它的一个永久编号,同时该小行星对应的主要编号的发现者将得到对该小行星的命名权。这个命名权在小行星中心的《小行星通报》上宣布后,十年内有效。
  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后来命名为谷神星。
  截止到2008年9月,共发现获暂定编号小行星779823颗,有192280颗小行星获得了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其中14807颗小行星已经得到命名。
        





上一篇:美科学家研制等离子火箭或将缩短前往火星时间
下一篇:最新观测数据显示:火星地下确有大量冰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