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领情的范仲淹

[复制链接]
查看225 | 回复0 | 2020-1-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9岁那年,范仲淹离开家乡,前往河南的一家书院求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几根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特别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艰苦生活后,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留守官听了非常感动,就叫儿子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些给范仲淹。范仲淹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过了几天,留守官的儿子来到范仲淹的床上取书,无意中翻开了一个包裹,里面竟是自己送与范仲淹的食物。这些东西,范仲淹根本没吃,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变质了。他非常生气,跑到学堂里质问范仲淹: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好好的东西都让你白白糟蹋掉了,这是你的待友之道吗?
  
  范仲淹等他冷静下来后,歉意地说:谢谢你们一家人对我的帮助,我很感激,只是因为我长期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突然享受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以后我还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吗?另外,我之所以接纳你的食物,就是因为我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害怕让拒绝伤害到你啊。
  
  原来,范仲淹不领情背后的原因是这样啊,留守官的儿子惭愧极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遇到确实无法拒绝的情形时,不妨像范仲淹一样,笑着接纳,但背地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样,你才能既不伤害了友谊,也不会改变了自己。





上一篇:刘立荣与李盛的故事
下一篇: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