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褐斑病

[复制链接]
查看239 | 回复0 | 2020-1-8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害作物:食用菌


为害症状:不侵染菌丝体,只侵染子实体,但可沿菌丝索生长,形成质地较干的灰白色组织块。染病的菇蕾停止分化;幼菇受侵染后菌盖变小,柄变粗变褐,形成畸形菇;子实体中后期受侵染后,菌盖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灰白色凹陷。病菇常表层剥落或剥裂,不腐烂,无臭味。病程约14天。


分类属性:轮枝霉引起的真菌病害


发病特点:覆土带菌为最初侵染源,菇房中的传播主要是喷水、溅水、昆虫、工具、操作和气流等


防治方法:搞好菇房卫生,防止菇蝇、菇蚊进入菇房。菇房使用前后均严格消毒,采菇用具用前用4%的甲醛液消毒,覆土用前要消毒或巴氏灭菌,严禁使用生土。覆土切勿过湿。发病初期立即停水并降温至15℃以下,加强通风排湿。及时清除病菇,在病区覆土层喷洒2%的甲醛或0.2%多菌灵。发病菇床喷洒0.2%多菌灵溶液,可抑制病菌蔓延。


常用药剂:多菌灵                             





上一篇:秋季食用菌生产技术要点
下一篇:食用菌软腐病
【玉璞集 YUPUG.COM】